当前位置:首页  他山之玉  信息化案例

243所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来源:发布时间:2016-12-02访问次数:1052

 243所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汪琼 曾艳 傅宇凡

1、调查数据来源

  全国共243 所高等院校参与了问卷调查

  2、调查人群

  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中高校信息办、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负责人、校长办公室负责人的比例高达95%,从而保证了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

  3、调查区域

  

  此次调查数据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当前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和应用水平。

  结论是啥呢?

  1一般由副校长主抓信息化

  超过80% 的高校都指派了一名副校长来具体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

  副校长负责的比例是这样

  高职高专:85.54%

  211 院校:80%

  一般全日制院校:为79.03%

  但是如果算人均服务人数,211 高校信息化部门人均服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最多。这两年职业院校信息化队伍扩编明显,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一致。3学校信息化经费来源绝大多数学校认为学校的信息化投入还是比较高的,认为信息化投入很少的仅占4%。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两部分:学校下拨的信息化经费 + 学校信息化常规经费

  高职高专的大部分经费:信息化部门之外的项目建设费用

  尽管如此,还是有65.87% 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和63.46% 的高职高专院校认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相比较而言,211院校的信息化程度投入很高。

  

  4 全部高校都已联网,无线覆盖高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校都表示已经通了网络

  85% 的高校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55% 的高校无线上网并不另外收费

  52% 的高校学生月上网费用在10-20 元之间

  

  5 宽带升级,需求强烈

  从校园网主干带宽利用率来看,校园网的整体使用率较高,出口带宽尤其需要扩容,将近80% 的学校都表示在未来两年内需要升级带宽。

  

  

  

  6 IPV6部署不足一半,观望严重

  在IPV4 地址资源竭尽的情况下,47% 校园网出口使用私有IPv4 地址,IPV6 的部署情况却只有四成,需要发展。

  

  7高校安全手段单一传统,重视度在加强

  此次调查我们询问了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在中国高校的布署情况,发现211 学校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手段上,211 学校会丰富些,如在数据中心容灾策略上明显看到211 学校手段多一些,其他学校异地灾备比较单一。

  另外,不少国外高校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在国内鲜有人知,国内高校网络安全防范的做法比较雷同且传统,这块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8信息化建设需求大

  所有参与调查的院校均已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

  已有48% 的院校完成了信息系统建立开发工作

  38% 的院校正在建立

  14% 的院校也已处在起步阶段

  应用系统融合趋势明显:一卡通已经普及,三分之一的高校已经在建立跨应用系统的共享方案。

  各类项目占比

  90% 的高校已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

  88% 高校建立了覆盖全校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82% 的高校提供带校名后缀的电子邮件系统

  74% 的高校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74% 的高校建立科研管理数据库

  63% 的高校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65% 的高校建立了校园信息门户

  58% 的高校在社会化网络上开通官方账号

  53% 的高校配备可交互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9 身份管理与认证都到普及

  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基本已经普及整个校园

  75% 的高校身份认证系统支持跨校区访问

  25% 的高校身份认证系统支持跨学校访问(跨区域的联邦认证)

  65% 的高校身份认证系统支持移动信息平台

  68% 的高校提供一个账号支持两个或多个设备上网

  10 供应商选择上,未来有三种倾向

  多数院校以购买成套软件产品为主,而在未来三年内则会倾向于外包、合作开发和自行开发三分天下。

  

  11课程教学平台处于新旧替换阶段,

  有机会教学是高校的主要工作,教学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之后各高校优先发展的业务。各高校多媒体教室已成标配,近80% 的高校采购了全校性网络教学平台。

  从调查情况来看,网络教学平台产品被替换的比例很高,不少学校表示已经更换或正打算更换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的选型很重要,在教学信息化没有普及化、平台上课程不多的情况下,更换平台问题不大,但是如果网上平台的课程资料已经很丰富了,资源的搬迁就会成为大问题。

  

  12 科研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相对来说,科研信息化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较为落后

  只有20%的高校建立科研知识共享平台

  26% 建立科研项目交流平台

  在教育部大型仪器共享政策的引领下,也才有42% 的高校建立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使用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13 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是未来重点

  这两年高校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两个特点,

  1、是加强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

  

  2、是加强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减少因信息系统孤岛造成的学校统计数据不一致

  14信息化建设者的两大转变

  在进行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状况的调研过程中, 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了两个重大转变:

  1、工作理念的转变:从管理的角度,转变为以服务为核心,思考如何深化和拓展服务(数据化服务、服务信息化)

  2、工作思路的变化:从为建设而建设,转向以适应用户、业务部门的需求出发进行投入和建设,从而让信息化技术成为学校业务发展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工具

  这样的变化也是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信息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

  除了调查数据之外,项目课题组还对二十多所高校的CIO 或信息中心主任进行了访谈,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在十三五期间将改变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路,由“软硬件分离”建设思路向“一体化战略”转变,以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以业务流畅性为准绳,建立在共享数据之上,融合软件、硬件、服务,面向用户提供简单易用、明确统一的集成化服务,将是十三五的奋斗目标。

分享:

© 2023 版权所有:河海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反馈邮箱:xxzxzhb@hhu.edu.cn 苏ICP备12023610号 网站管理

河海大学微门户

河海大学微门户

河海大学移动办公

河海大学移动办公

河海网信办微信公众号

河海网信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