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他山之玉  信息化案例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未来教育范式在青年手中

来源:发布时间:2016-12-05访问次数:335

 2016-11-22 人民日报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发起建立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致力于以互联网技术探索解决中国乃至更大范围的教育问题。短短3年,目前清华慕课有196门,位列全球大学头名,而学堂在线有来自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万的注册用户。沿这个方向走下去,应该是要聚集更多的资源、更多课程上线,推动更多教师使用慕课,并与翻转课堂结合实践混合式教学,更多些保质保量的混合式学习学位项目。

  但我认为这还不够。目前主流的互联网+教育的主攻方向是“效率导向”,主要聚焦在知识传授上,学习成效的提升主要寄托在了旧有的课堂形式的互联网化平移。但大学功能显然不只包括知识传授这一条。下一步,必须思考和探求新的范式,即在教育理念上升级迭代。

  有人说,互联网不擅长的,是传授那些非知识、非课程的内容,这就注定了校园生活在大学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也因此,甚至有人预测在未来的大学教育中,“硬内容”的部分以课程为主,互联网占据上风;而大学应更多强化“育人”方面的优势,以人际体验来延续大学的生命。但我们大胆设想一下,随着AI和VR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原住民成为学习的主体,随着虚拟社群的舒适度开始追赶现实社群,那些“生活体验”、面对面的互动,真的不是互联网的胜场吗?真的还能区分出线上和线下的重大分别吗?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这个“范式转移”?我想,会越来越快了,不仅是基于技术的变革,也包括社会认知的演进。已经有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公开强调不再看文凭学位,也有互联网教育平台更着重于新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者沉浸体验的虚拟学习环境的平台也出现了。

  更应关注的是,谁来推动这个“范式转移”?希望正是寄托在那些网络原住民身上。他们未被传统的教育模式固化头脑,天生就以网络精神为自然而然、以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为自然而然。这些青年,不把习惯当自然,是敢于挑战教育难点、学习痛点并打造成长支点的青年一代。

  只有这些网络原住民青年,才能从质上而非量上、从范式上而非效率上,给在线教育乃至教育,带来新生。

  “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未来会怎样,就看你的选择和行动。

分享:

© 2023 版权所有:河海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反馈邮箱:xxzxzhb@hhu.edu.cn 苏ICP备12023610号 网站管理

河海大学微门户

河海大学微门户

河海大学移动办公

河海大学移动办公

河海网信办微信公众号

河海网信办微信公众号